奇穴:肠关 肝关 心关(4-02:03:43)
手上有三个奇穴。以左手为准,看左手。这是上手臂,手这样摆,这左手,从后面看。手腕骨上三寸,有个穴名叫肠关,再上三寸叫肝关,从这个地方再上三寸,这个穴道叫心关。
下针的时候,是在骨头的后方,所以在骨头的上方是小肠经,在骨头下方这边有三个穴道。病人躺在病床上的时候,手要平着摆。肠关呢,顾名思义,就是把肠关掉,比如刚吃完承气汤要下利,而马路上又堵车,又找不到厕所,又很内急,这怎么办?
男左女右,这左手是肠关,拿右手压肠关,压到时心里同时要想我不想上厕所,大概想三次,便意就没有了,就不会想上厕所了。你如果便意很强,就一直不断的压着它,确定找到厕所,裤子都脱了,再把手放开。
这是肠关,紧急时可以帮助自己。也可以下针,用来防止下利 。少腹的痛,像肠绞痛 ,三阴交下去,因三阴交主腹啊。如果三阴交下去,公孙,关元,中极也下去,但腹部还痛。就下肠关,肠关下去,痛当场就去掉了,就是那么快。
再上三寸叫肝关。像肝癌到后来非常的疼痛,西医会开吗啡止痛,如果痛右边,就下左边的肝关,针下去平补平泻,痛就慢慢去掉了。如果是右边的痛,可能是被马踢到、摔到等等,或肋间痛,我们都可以在对侧的肝关下针。正好在胸胁的地方,都可以下肝关。肝病 也可以下肝关。因为是经外奇穴,所以无所谓补泻,平补平泻。心关呢?就是治心脏病 的,也无所谓虚实,不管是心脏的虚症或心脏的实症,都可在心关下针。
奇穴:安眠穴 4-03:02:26
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,在这个骨头有一个奇穴,贴在骨边属经外奇穴,专治失眠,穴名安眠穴。
如果晚上睡都睡不好,可以压压安眠穴,揉揉安眠穴。你不要揉到天柱,越揉精神越好。因为膀胱经气会旺。记得是天柱旁一寸,这样就睡着了。过去武术家就在这旁点穴。可以下针,后面好几个穴道都蛮常用的,我们下针不用下深,用一寸针,下五分就够了。因为头发后有发根,所以不可以灸,否则会把头发给烧了。
血会膈俞,骨会大杼,腑会中脘,以后还会学到脏会章门,气会膻中,脉会太渊
5-00:37:00
足太阳膀胱经之经外奇穴:消渴穴(胰俞),治糖尿病
接下来是第八椎下(旁开1.5寸),书上说这位置是没有穴道,倪师曾讲过,这里有个经外奇穴叫消渴穴(胃脘下俞、胰俞),下针或灸的都可以。
倪师上次介绍过消渴分上消、中消、下消。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,在胸隔以上,所以病人会渴,但饮百杯还是不能止渴。肚脐到胸膈是中消,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,吃了半天还是饿,这是中消。下消男人会阳不举,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,变性冷淡,猛男在那跳也没有反应,这是下消。
如果太太很担心自己先生对不对,那就说“他现在是下消,就不要治了”。这样他就不能做怪,也不需要治它,看是怎么想法。若常年没有性欲,这是下消。 很多人因下消,所以不结婚;很多人干脆不结婚,未婚生子也可以节税,因为台湾卫生署不知怎么推动。台湾卫生署如能教大家养身健康,灸灸关元,很自然到时候就要结婚了,不然怎么办。不要说去吃威而刚(伟哥),灸灸关元就很明显,用养身健康的方法说,来年就人口爆增。 消渴症的治法是一样的,就用这个消渴穴(胃脘下俞、胰俞),用针和灸都可以。治病一定要有基本常识,去验血,可以知道血糖下来。一开始病人口渴,喝了半天仍不能止渴,帮其治疗了以后,就不口渴了,是不是就代表血糖下来了,不见得完全恢复正常,但血糖一定下来了嘛。再看其它的,如手脚温热,头面身体冷的,能一觉到天亮,每天都有大便,这个人就已经好了,病已经治好了,结束了。
注意:不要去小题大作。去年台大一位优秀的肝病专家死在肝癌上面,倪师可以告诉大家,因为超音波扫描对其很方便,结果刺激多了成肝癌,所以没事干嘛去刺激它。这是在台大医院发生的事情,肯定不会发生在倪师的学生身上,因为倪师是老师。而西医的老师不行,跟西医学了半天自己还是死掉了。
倪师要帮助人家,自己要健康,不管是治自己的父母亲,或治疗自己也好,哪有跟老师学到医术以后,结果还死在这病上面的,早早就治未病了。
四花灸
中医在治结核病的时候,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。在治症的时候,当手一压会压到痛点,这就是下针的地方,也可以扎两边的俞穴。 最常用的是四花灸,所谓四花灸就是第十椎外开1.5寸的两个胆俞,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两个膈俞,这四个穴道同时在灸。称为四花灸,是用在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。
痞根穴
这里有个经外奇穴,从第十三椎外开三寸半(3.5寸)的地方,然后再往下到第十四椎(腰椎第一椎),在这一带找,有个穴道叫做痞根穴。顾名思义就是痞块之根。中医认为肿瘤、硬块都有根,就好像树木有根。如果把树砍了,根不砍,树还是会长出来。这穴道用在诊断上,查有没有肿瘤及治好了没有?同时也可以在这穴道下针,把根断掉。
绍到脚上的时候,还有个奇穴叫消积穴,从脚后跟往上三寸,从足后跟这里往上三寸的距离,脚后面这个大筋的正中央,就在筋间这个穴道就是消积奇穴。这个积,不管是痞块积在那,还是水积在那,还有腹胀,通通可以用消积穴。
面介绍一个奇穴:消积穴(判断肿瘤)位置:从脚后跟往上三寸,从足后跟这里往上三寸的距离,脚后面这大筋的正中央,就在筋上面,这穴道是奇穴,叫消积穴。里面有聚积、痞块,都可以用消积穴。
这穴道可以用来诊断,最正确找消积穴,要让脚垂在床沿上面,从这地方找上三寸的距离,可以用圆珠笔管,不要太尖的笔管,去压两个筋的中间。如果没有痛,代表这人身上没有积(肿瘤);如果有压痛且只有一个脚,不管是左脚或右脚,代表身上有积(肿瘤)。当然可以就在这下针,通过中医各种治疗完以后,怎么知道聚积的好了,就是再压消积穴,不痛了那就说明好了,没有积了。
这消积穴刚好在两个大筋中间,下针时手指把大筋捉住,针直接从这筋的正中间扎下去,扎到骨头上。一针从这边进去到骨头上,病人躺倒的时候,针是这样下进去,从大筋的中间穿到骨头上面去,正扎在筋上面。平常筋上没有穴道,但在这是个例外。这就是消积穴。
癫痫的病,晚上发癫痫灸照海。白天晚上都发,就申脉、照海一起下。
一般的喉咙发炎都可以用列缺、照海。这个我自己用的也很多,喉咙发炎的时候,针列缺、照海也是立竿见影。
列缺和照海这两个穴道,因列缺主任脉,照海络阴跷脉。所以这两个穴道碰在一起的时候,可以治疗一切的喉病。喉咙有问题,通通可以在列缺照海下针,针灸是立竿见影的,下到穴道,一下子喉咙痛就去了。
止痒的五大穴
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,血海有清血的作用。如果下针曲池、合谷、血海、三阴交、筑宾这五个穴道,一共十针(左右各两针),针下去痒就去掉了。皮肤起了很多牛皮癣、干癣,就在背后扎针血郄委中穴放血。这些就是针灸上治疗皮肤病非常好的大穴。
临床上骑马掉下来或被马踢到,造成血胸,胸腔里面有瘀血 ,可活血化瘀。针下去肩井穴以后,病人大便是黑便。所以治疗胸腔里面有受到重击、撞伤,跌打损伤的时候,肩井是非常有名的大穴。
足少阳胆经之引出华陀夹脊,腰痛用足三里+临泣穴
足少阳胆经之奇穴:胆石点
从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,有个奇穴,名称叫胆石点。胆结石 的人,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压痛点,也是在两肌肉的中间找压痛点,找到压痛点时,他会说:“很痛很痛!”意思是叫在这里下针。
所以治疗胆结石,去胆结石的痛,一下针痛就去掉了。现在学到肾结石痛点在交信和太溪的中间,而胆结石是在这里,不要用错了。否则人家肾结石,结果在胆结石点摸半天,都没有痛,或者胆结石病人在肾结石点摸了半天也没有痛。
同样的找到压痛点,一压那点病人非常痛,就代表确定了,肯定的告诉是胆结石。这时在这下针,从痛治到不痛,这胆结石就排出来。看有很多奇穴来辅助治症,像阑尾穴,可确定病人是不是盲肠炎。
所以中医诊断很简单,病人说今天来做全身检查,不必了,全小腿检查就够了。中医只要抱人家的小腿检查就可以了。在治疗胆结石,胆石点穴就不要用三寸针透过去,因为另一边没有穴道。只有阳陵泉才要透,一寸半下进去就好。
当然可以俞募治疗:胆募日月、配合背后的胆俞。非常好用的经外奇穴倪师都会讲到,可帮助临床上的治症。
时症出现的时候是俞穴。这两个都有效。你扎一个没效,再换一个,或两个一起扎,
络穴不管虚症,实症通通可以下针
就是有淤积、有积块,所有的沟都可以取。腹胀满少腹有积块,我们名称有沟的、谷的,如阴谷。沟,如这个蠡沟、水沟。谷,如小肠经的本穴阳谷穴,都是沟、谷,通通可以取。看它的名称来取穴。
经的郄穴来镇痛
督脉是后溪在管,任脉是列缺在管 冲脉是公孙在管,带脉是足临泣在管 申脉在管阳蹻,阳蹻脉的郄穴是跗阳 阳蹻脉是申脉在管,阴蹻脉是照海在管 阳维脉是外关穴在管 阴维脉是内关穴在管。
所以下列缺、照海,任何喉病都可以治疗,不管是扁桃腺发炎,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。中医是辨证论治,治症喉咙的病通通可以用列缺、照海。尤其是扁桃腺发炎或慢性喉炎,列缺照海一下去,当场就去掉了
外关、足临泣为一组专治腰痛胸痛
后溪、申脉成一组,是专治项强、脖子僵硬
引对方的气,扎针后气到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针左右捻转,左右捻转一下,病人觉得好酸,病人有针感,感觉到酸、麻,胀,就是得气了
运气法是专门治疼的,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。运气法是一种强泻的手法。倪师举例比如说,有一个人他胸项痛,一看痛的位置是在足阳明胃经上面。就做子母补泻法,比如说下内庭穴,若是实症这一针就好了。如果扎内庭穴后,虽然痛好转了但还有痛,那就加重泻它,就像在足阳明的原穴上下针,下冲阳,或者是下络穴丰隆,或郄穴下针,这都是不分虚实的穴道,都可以下针。
很多病人都有痰,小孩子感冒发烧也有痰,病人中风也有痰,还有人卡在喉咙里面吐不出来,不用开喉管,就用丰隆穴去痰
这是木火土金水对到天干,讲歌诀的时候都知道“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已脾乡,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脏”。这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,胆经的本穴是临泣,临泣就代表胆;临泣是木,胆经是木,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。而脾的本穴就是太白,脾经是土,脾经的太白穴,就是它的本穴,因为太白属土。肝的本穴是行间,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,小肠本穴是阳谷穴,肺本穴是经渠穴,心的本穴是少府穴,膀胱本穴是通谷穴,胃本穴是足三里,肾的本穴是阴谷穴,称之为五门十变。有十种变化在里面。
讲到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的是:实则泻之,虚则补之,寒则留之,热则疾之。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,一般是不会留针的。但寒症就留针在那里。如果看到凹陷的病,肿瘤凹陷下去,就用艾灸。当没有办法区分虚实的时候,这时就取其经穴。举例说膀胱经虚则补其阳,阳所出为井;不虚不实的时候,就扎其经穴(井荣俞经合的经),膀胱经就下昆仑穴,就是这个意思。
下半身(肚脐以下)消炎解毒穴筑宾(肾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