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开针灸课的时侯就介绍过天干、地支。可是这一次倪师讲天干的时候,其排列方式有点改变,要跟着倪师的思路走,不用死记硬背,尤其像年纪那么大,背了也会忘。背的方法是,甲,乙,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,壬、癸。
按照倪师的方式分五组写(甲乙、丙丁,戊己,庚辛,壬癸)。学五行比较会记得木火土金水,一天到晚在用就记得木火土金水。这是个取巧的方式,把木火土金水分别排到天干上。当去看书的时候,会看到:甲已合化土,乙庚合化金,丙辛合化水,丁壬合化木,戊癸合化火。当倪师告诉的时候,就开始记背了,结果走在马路上,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,马上就背错了。其实不要这么背,整理完后是可以取巧的,不然有那么多东西,要怎么记。
这是木火土金水对到天干,讲歌诀的时候都知道“甲胆乙肝丙小肠,丁心戊胃已脾乡,庚属大肠辛属肺,壬属膀胱癸肾脏”。这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,胆经的本穴是临泣,临泣就代表胆;临泣是木,胆经是木,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。而脾的本穴就是太白,脾经是土,脾经的太白穴,就是它的本穴,因为太白属土。肝的本穴是行间,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,小肠本穴是阳谷穴,肺本穴是经渠穴,心的本穴是少府穴,膀胱本穴是通谷穴,胃本穴是足三里,肾的本穴是阴谷穴,称之为五门十变。有十种变化在里面。
五门十变,一定要熟,要看熟,不要用错。不要在需要时,再去想、再去翻书。不能在治病时对病人说:“你等一下,我去翻书”。这样病人会紧张。也就是说如果需要木,那为什么需要木,比如说遇到火的虚症,像手酸,酸在小肠经,小肠经属火,就要扎后溪(木)。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,因为手没了;所以找脚上临泣,临泣是木,木生火,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,它的属性是木,这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。
同样临泣穴(木)也可以泻膀胱经(水)实症。 如果有病人来,说痛了二天一看是膀胱经,因为下膀胱经的子穴束骨会很痛,但不治不行,就用临泣穴。因为临泣比较不痛,不像趾头边很痛,脚趾头很细。临泣穴一定是下对侧,下临泣的时候身体会产生“木”气,针对水(膀胱经)的实症,就可用木来泻掉。所以遇到膀胱经(水)的实症【需泻气】,就可以下足临泣(木);小肠经(火)的虚症【需补气】,同样可下临泣(木),这就是本穴治疗法。
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。如果说下一针临泣,背还在痛,一看是膀胱经的实症,膀胱经属性是水,木属性的穴是其子穴,所以要想办法去壮木、强木。丁(火)壬(水)合化木,丁壬是手的少府穴。手握拳在两个指头尖中间的少府,无名指跟中指之间是劳宫,还有脚的通谷穴,这两穴是很痛,仇人才会用痛的穴。
临床上非常灵活应用,一切看怎么用法。第二种变化的方式,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,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。 当在用本穴的时候,因为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,像临泣就是属木。甲乙都是木。所以只要扎进去以后,其五行穴性就出来了。
五门第一个使用就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。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,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。现在有观念了,如果有病人来了,穿了一身盔甲,手肘以上通通被盔甲盖住了,下背后也不行,这病人是肝硬化、肝病,那肝募期门也没有,肝俞也扎不到,就只能在手脚上下针,这就是肘后歌,只能在手脚上下针。
倪师说一定要学会用各种的方法去解决。病在这,要用各种方法达到病的位置,这样子才是好医生。像现在北非有很多国家,不能看到女人的脸,看到脸就要娶回去了。那万一很丑的话怎么办?所以在治病时说:“我不用看,手脚露出来就可以了”。若来个尼姑看病,叫她拉衣服不方便,诸位遇到这种情形时,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。
如果肝有问题了,希望去强土,再强水,这叫做缓治。因肝木没有问题的时候,木去生火,当木有问题的时候木去克土。所以肝有问题就要先强土,强土就是实脾,要先把脾强壮起来,这是基本动作;实了脾以后,再去壮水,让水强起来,这是缓治法,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。先去强土,甲(木)已(土)合化土,所以下胆经的临泣(木)、脾经的太白(土),就是强土;再扎足三里,胃口会开。针扎完再艾灸,都是很好的动作,灸足三里可以强土。
当要壮水时,金生水,就可以下肝经(属木)的行间(火)和大肠经(属金)的二间(水),会有金产生,就可以生水。要生水可以取小肠(属火)的阳谷(火)跟肺经(属金)的经渠(金),水会去生木,这是缓治。
而对于急治,比如这个人肺(金)里面已经积水,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,积水要先排掉;怎么办。因金会克木,当树木长得太密了,可以用斧头(金)砍树木,木就要变疏。肝硬块长的很多,要取金,就是把肺清干净。只有肺里没有积水了,病人就不会积水,这可以用在急治。
人体内经络要生金,就下针肝经的(荣穴)行间、大肠经的(荣穴)二间(水)。这两穴道,左右共下四针。这时候金去制木来排水,同样要去强土,强土是固定的【一气周流,脾胃之中土】。在治急症的时候,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【中土之气】恢复。
倪师讲解,学生学到这里,就知道倪师在前面介绍经络时,苦口婆心的说,这穴道是其本穴,这是其络穴,这是其原穴,现在都在这里用到了,穴位属性运用得非常广。比如说有个人其膀胱经上的背痛,感觉好酸,然后一路下来;但来求医问诊时又是个大冬天,穿着牛仔裤,里面还穿厚秋裤。因为委中穴拉不起来,想要下他的委中,但裤子贴的很紧,拉不起来,也不能叫他把裤子脱掉;没关系,叫病人躺着,膀胱经(水)的虚症(补气),酸很久了,用金生水,下肝经(木)的行间(火),大肠经(金)的二间(水)是一样的意思。
当在做五门十变的时候,因为下的是本穴,本穴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,也不管飞经引气、苍龟探穴,苍龙摆尾,都不要乱摆。五门十变针扎下去,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,注意二个穴道要一起下,一起下不是说两根针同时下,不是说左手一针、右手一针同时下。所以先下二间或行间都没有关系,但这两针总会在同时碰在一起,一碰在一起,金就出来了。倪师常常在下膀胱经虚症时,委中都还没有下,直接扎脚上的行间、手上食指的二间。
在诊所有时候很忙,没有时间帮病人正面扎完二十分钟,然后再扎背面,直接多下二针就结束了。速度很快,效果很好,都是立竿见影的。记得针灸都是立竿见影的,这针就好像竿子,一立竿就看到影子,马上就知道效果。
所以这是倪师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,用平补平泻的手法,无所谓补泻就利用穴的属性,来生土、生金、生木、生水、生火,或者泻土、泻金、泻水、泻火、泻木。因此中医针灸的原则很活,不要那么死板板的,这就是记住五门十变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