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huπ

生活百宝箱

郝万山:一个反中医的科学家居然意外论证了经络的存在

▲郝万山,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,国家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《伤寒论》主讲人。曾担任中央电视台《百家讲坛》等节目主讲嘉宾。著有《郝万山伤寒论讲稿》《郝万山说健康》等。

导读:四十几年前,周恩来总理派生物物理学家祝总骧教授去研究经络,祝教授想哪里有这个东西呀?既然上级调我去研究经络,我就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去证伪,证明经络并不存在。意外的是,祝教授二三十年的研究,反而证明了经络是真真实实客观存在的!


01本来是要用生物物理学证明经络并不存在,结果...


几十年前,上级有关部门调派了,

中国科学院的祝总骧教授去研究经络,

并组建了北京经络研究中心,

祝教授做过多年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,

他后来对我说,

他当时心想,经络?哪里有这个东西呀?

解剖学和生理学都没见说到经络,

人还是活得好好的,

既然上级调我去研究经络,

我就用生物物理学的方法去证伪,

证明经络并不存在,就可交卷了。

如果祝教授能用生物物理学等方法,

证明经络根本就是不存在的,

证明经络学说是伪科学,

这是古人在头脑中假想的通道,

那也算是对生命科学的一大贡献。

意外的是,

祝教授二三十年的研究,

不仅没有能够证明经络不存在,

反而证明经络是真实客观存在的,

祝教授的研究方法并不复杂,

甚至简单到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步,

因为祝教授认为,

古人不可能用复杂的方法,

以及精密的仪器来发现经络,

所以我们今天的研究方法,

越简单越好。

他用声学的方法研究发现,

经脉循行线具有高振动音特性,

把听诊器声筒按在前臂任一地方,

用个尖的橡胶叩诊锤,轻轻叩击前臂,

在听筒里就可以听到叩击的声音,

当叩击到经脉线上的时候,

会听到比叩击非经脉线高亢的声音,

这就叫经脉循行线的高振动音特性,

为了使叩诊锤叩击的力度均衡,

他专门请人做了,

一个自动叩诊锤做实验。

为什么经脉循行具有高振动音特性,

教授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发现,

在经脉循行线的深肌层,

有一条纤细的结缔组织束,

贯穿经脉全程,

但是这神秘纤细的结缔组织束,

到底有什么功能,现在还是个谜。

祝教授用电学的方法测定,

经脉循行线具有低阻抗特性,

为什么会具有低阻抗特性呢,

解剖研究发现经脉循行线的表皮,

角质层薄,角质层是不良导体,

角质层越厚导电性能越差,

角质层越薄,导电性能越好,

于是就使经脉具有低阻抗特性,

但是这样的结构对经脉来说,

生理意义是什么,又是个谜。

祝教授的研究室,

运用上述声学和电学的方法,

几十年来测试了几万人,

都能够准确地找到14经脉的循行线,

这和《黄帝内经》记述的经脉循行线,

以及和一千多年前宋代铸造的,

针灸铜人模型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,

还给动物和植物进行了测试,

在动植物上都有高振动音和低阻抗的循行线,

于是他比任何人都相信经络的客观存在,

他甚至说,“经络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”,

只要有生命,就有经络。

祝总骧用声学和电学的方法,

测得的经脉在体表的循行线,

只有一毫米宽,离开这一毫米,

就没声学和电学特异性的特征了,

经脉就像是一条河,

河道水的宽度是确切可测量的,

但河水对周围湿地的影响,

并不局限于这有限可测量的宽度,

因此经脉对周围的影响,

不局限于这一毫米的宽度。

02经脉还有哪些特性?

祝教授的研究还有许多人的临床研究,

都证明了经脉具有传感特性,

也有学者称感传特性。

1%~2%或3%的人,第一次接受针刺治疗,

酸麻胀痛的针感就可以沿着经脉传导,

更有极少数人,

即使已把针拔掉,针感还可继续传导,

以至传遍十二经脉,人们把这类人称作经络敏感人。

有接近40%左右的人,

多次接受针刺治疗或加用电针刺激后,

可以诱发传感,

当然还有60%左右的人,

无论如何进行针刺,也不能诱发出传感,

只是针刺的局部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而已,

这是经脉不敏感的表现,

但并不影响针刺治病的疗效。

美国的医生研究发现,

极个别的人针刺没有疗效,

原来是基因缺陷所造成的,

关于经脉传感特性的研究发现,

如果给经脉施加垂直的足够大的压力,

传感可被阻断,压力解除后,传感恢复,

但从经脉循行线侧方施加过来的压力,

不能阻断传感,

所以在进行针刺治疗时,

要让病人宽衣解带。

在用冰块把皮温降低到25℃,

或把经脉温度降低21℃左右时,

传感也被阻断,移除冰块,

随着皮温和经脉温度的上升,

传感随之恢复,

因此在进行针刺治疗的时候,

房间的温度不能太低。

研究发现,

经脉传感的速度因人因地因时间的不同,

差异很大,但都在250px/s以下,

有人针刺环跳穴,进针以后,

针感地传到脚跟,这不是经脉传感,

而是扎到了坐骨神经干上,

这是神经干的传导,

神经干对刺激的传导速度在30~90m/s之间,

这是非常快的,

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,

流遍大小循环又回到左心室,

只需要20秒钟多一点点,

也是非常快的,

可见经脉的传感速度,

既不是神经干的传导速度,

也不是血液的流动速度。

为什么刺激穴位会诱发传感,

现在也是一个谜,解剖研究发现,

经脉循行线神经末梢和小神经束特密集,

和非经脉循行区相比有明显的差异,

这可能是经脉敏感程度比其他区域高的原因所在。

此外,有人用超微红外摄像仪拍摄人体的图像,

这属于热学的方法,

发现健康人的经脉循行区,

具有高红外辐射特性,

这是由于在经脉循行区的表皮和肌层,

毛细血管比非经脉循行区要密集的缘故,

毛细血管密集,血液循环就旺盛,

代谢也就旺盛,产热就增多,

于是就发生了高红外辐射的现象。

有人用超微冷光摄像仪拍摄人体的图像,

这属于光学的方法,

发现健康人的经脉循行区,

具有高冷光辐射特性,

这可能和经脉循行区的肌层,

有密集的肥大细胞有关,

因为肥大细胞和其他细胞相比较,

可以发出较高的冷光,

临床可以见到,

在经脉循行线上出现过,

敏带、苍白带、、立毛肌收缩带等,

有人称之为经脉的可见现象,

由于肥大细胞还参与过敏反应,

所以就怀疑,

这现象是否和经脉循行区域肥大细胞密集有关,

当然目前并没有定论。

此外,针刺后,

可在经脉循行线上测到微脉搏的搏动,

针刺前并没有这个现象,

还发现经脉循行区具有高磁场特性,

但这些特性的机理都不明确。

核学方面的研究发现,

在穴位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,

经脉循行线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扩散线,

放射性同位素是沿着经脉循行线来扩散的,

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,

可以追踪到同位素沿经脉的扩散速度和范围,

可以拍摄到其三维立体图像,

但同位素的扩散途径和机理至今不明。

用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发现,

经脉循行线具有高钙离子浓度特性、高二氧化碳释放特性,

但机理都不明确。

总结一下,我的思考是,

经脉是多种已知结构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新功能系统,

对其实质的现代研究,

进展缓慢,举步维艰,

不过《黄帝内经》已经明确告诉我们,

经脉有行血气,营阴阳,

处百病,决死生,调虚实的作用,

也是生理病理、治疗信息的传导途径,

也是人体最大的调节控制系统,

经络通畅,气血流畅,健康就有保证,

所以各种以通畅经络为出发点保健方法,

对消除亚健康状态,有重要作用。

祝教授在经络实证研究基础上,

创立了312经络锻炼法,

据说全世界有1亿以上的人在练习,

改善了许多亚健康状态,

甚至缓解了许多疾病的症状,

原在延安工作的郝金凯教授,

在这个基础上,

创立了针刺加吸氧的针刺疗法,

就是用声音的方法准确找到经脉和穴位,

扎针后结合吸氧,

提高了对许多病证的疗效。

使我常常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

老祖宗是用何种方法,发现经络存在,

并把经脉的循行路线描述得清楚准确,

又用何方法发现中医学中的原理,

而我们现代人别说发现这些东西,

连他的实质究竟是什么都搞不清楚,

以致对它不理解了,

甚至想到要淘汰了,

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进步,还是退步?■
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«    2024年7月    »
1234567
891011121314
15161718192021
22232425262728
293031
网站分类
搜索

Powered By Z-BlogPHP 1.7.1

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.

Music